隨著我國城市化規模不斷發展,地下管網作為城市“生命線”的作用日益突顯,但由于天然的隱蔽性,在城市發展的進程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對于一些地下管網建設水平相對滯后的城市而言,已無法滿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亟待全力推進城市地下管網高質量建設。
地下管線問題頻發引關注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全國現有的供水、排水、燃氣和供熱4類市政基礎設施地下管線長度已超172萬公里,每年仍以10萬公里的速度遞增。
然而,在城市面積擴大之時,不少城市出現了“重地上輕地下”的現象。城市對于地下管網等配套設施的關注度不高,使其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塊“短板”。不少城市的地下管線存在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管道超期服役、腐蝕‘帶病’運行的現象十分常見,不少地方還出現了管線泄漏、爆炸等事件……給城市管理埋下一個個的安全隱患,影響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城市的運行秩序,因此,急需提升這些管線的感知能力以及安全運行、應急能力。
管網智慧化建設助力完善城市“生命線”,打造安全生態圈
城市地下管線涉及給水、排水、電力、通信、燃氣等6大類18余種管線,分布在城市的主次干道以及小區下面。我們通過應用管網智慧化建設,建立了城市統一空間參考、統一數據編碼、統一數據分類、分層組織的管線數據體系,形成綜合應用數據基礎。基于城市基礎地理信息、地上建筑三維模型信息、管線健康狀況調查等基礎信息,構建綜合管線數據庫、專業管線擴展庫、健康檔案數據庫、物聯網監控數據庫及基礎地理信息庫等,打造數據共享與應用的基礎。建立管線數據庫后,責任部門能夠系統性掌握地下管線分布情況和運行狀態,以全局的角度安排管網改造和新建工程。從而,有效地提高地下管網建設管理和安全運行監管的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管網智慧化建設是以管線信息為基礎,通過對管道、液位、檢查井相關設備數據的采集、校驗,實現在線監控、應急事件處置、日常工作記錄、數據分析等功能。可以對設備設施的實時運行信息進行采集、處理、存儲和展示,對巡查人員實現遠程在線調度,并能夠對實時和歷史數據進行趨勢分析和匯總統計等,建立全面的監測、管理、評估、維保、預測、預警和調度體系,對管網實現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監測,全面提升城市地下管網的運營管理效率。作為專業的管網智慧運營服務商,巍特環境通過大量的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的研發,完善城市“生命線”,為城市“生命線”的正常運作保駕護航,從而打造安全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