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各地暴雨增多,一些城市遇雨就澇,變成“汪洋大海”。當城市內澇被放大成公眾事件之后,一些發達國家的“發達”下水道系統被推介到了公眾的眼前。
在日本琦玉縣春日部市國道16號沿線的地下約50米處,有一座運用日本先進土木技術建造的排水“宮殿”“首都圈外圍排水系統”。該排水系統由內徑10米左右的下水道將5條深約70米、內徑約30米的大型豎井連接起來,前4個豎井里導入的洪水通過下水道流入最后一個豎井,集中到由59根高18米、重500噸的大柱子撐起的長177米、寬78米的巨大蓄水池—“調壓水槽”,最后通過4臺大功率的抽水泵,排入日本一級大河流江戶川,最終匯入東京灣,全長6.3公里。
由于地勢低洼,加上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春日部市等地區經常受到臺風、洪水困擾,為解決內澇嚴重的問題,從1992年至2006年建成了這一大型地下排水系統。建成后的當年,該流域遭水浸的房屋數量由最嚴重年份的41544家減至245家,浸水面積由27840公頃減至65公頃,對日本琦玉縣、東京都東部首都圈的防洪泄洪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來自周邊中小河流的洪水在這里匯聚,水勢被調整平穩后排出。日本“首都圈外圍排水路”系統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先進的下水道排水系統。
這是日本“首都圈外圍排水路”系統排水機房內4臺使用飛機引擎的大功率抽水泵。
這是日本“首都圈外圍排水路”系統的“第一豎井”。“調壓水槽”能將從五個蓄水坑流來的大量雨水“吞入肚中”,或者備用,或者用飛機引擎改裝的抽水泵,排入附近的江戶河。
這是日本“首都圈外圍排水路”系統的“第三豎井”。
日本“首都圈外圍排水路”每年大概運作5至7次。盡管耗資巨大(建設費用2400億日元,約合192億人民幣,30億美元),但有效地減少了城市內澇。
這是日本“首都圈外圍排水路”系統大功率抽水泵。“調壓水槽”能將從五個蓄水坑流來的大量雨水“吞入肚中”,或者備用,或者用飛機引擎改裝的抽水泵,排入附近的江戶河。
東京年平均降水量為1466.8毫米,幾乎是世界平均降水量的一倍。目前,這一有著1300萬人口的超級大城市應對集中暴雨的“法寶”是“下水道+地下蓄水池”。
這是日本“首都圈外圍排水路”系統內部設施。1992年,這一地下排水系統開建,直到2006年歷時14年才全部完工。
這是日本“首都圈外圍排水路”系統內部設施。
這是日本“首都圈外圍排水路”系統內部設施。
這是日本“首都圈外圍排水路”系統工作原理圖。
這是日本“首都圈外圍排水路”系統工作原理圖。
看完這個世界上最宏偉的城市排水設施,耳邊不禁又響起了每到雨季就被人們掛在嘴邊的法國大文學家雨果的那句話—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良心。
發布時間:2015-07-21 10:00:01